(资料图)
近日,一条“专家称子女是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4月11日新黄河)
据悉,在海口举行的一场消费品博览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谈到收藏品的消费时表示,房子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汽车是长周期的消费品,然后话锋一转,又表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按照贝克尔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说,子女也是消费品,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此言论一出,不少网友解读道,该专家的此番言论,可谓冲击了“人之主体性”的价值共识,完全是“不把人当人”。也有网友说,这是把生孩子当投资理财了?
实事求是地说,在这样一个并非生育研讨会主题的活动上,不知该专家为何谈到年轻人生育这个话题,其本意或许是认为生孩子是值得的,也是可以带来回报的,演讲主旨仍是“消费品”。但如此概念套用、蹩脚的类比说理,显然从字面意思理解,极易招致舆情反弹。
退一步说,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将子女视为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子女不仅是家庭的生产力和人力资源,还能为家庭带来情感和文化遗产。
实际上,把孩子比作消费品并非该专家首创。在由北大国发院主办的一个“发展论坛”上,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项目负责人赵耀辉在“国家发展焦点专题——人口与教育”演讲中,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围绕女性在生育中所付出的就业机会成本,剖析持续走低的生育率的深层动因,也提到了“孩子是空间密集型消费品,如果房价太高,就没办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而我们国家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过高,会导致年轻人买不起房、养不起孩子。”
毋庸置否,经济学作为一们热衷于“假设”和“建模”的学科,把复杂的世界抽象、化约,变成能自圆其说的、有一定预见性的模型,这是经济学最底层的方法论。发出“孩子是耐用消费品”的论说,或许在经济学的同行们看来,纯粹是学术角度的话题讨论,这倒也无可厚非。但在这样一场公开的、面向大众的“主题演讲”上,堂而皇之讨论这样的说法,明显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大众接受的。
一言以蔽之,子女肯定不是消费品,生来也不是为了当什么“工具人”“韭菜”。学者在充分行使学术表达自由权利的同时,也应多多考虑公众的道德价值感受,切莫忽视了“人”的尊严。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