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微信好友
引领“100+”微信群
服务“10000+”居民群众……
(资料图片)
为顺应新时代社交特点,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浦锦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顾晓芬创建了一条依托微信开展“不见面”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并将自己打造成“资讯站”“调解站”“求助站”,尽其所能为辖区居民提供“增值服务”,全面展示了一位新时代社区民警的良好形象。
1►
社区民警如何扩大“朋友圈”?
1
“三类必建”群
在顾晓芬的“不见面”群众工作法中,有三类群是她认为社区民警必须要建立的:
·小区管理力量群:居委、业委、物业和治保干部以及楼组长、志愿者等。
·企事业单位干部群:辖区商圈、学校、医院、市场等单位安保干部。
·政府部门成员群:浦锦街道网格中心、城管、安监等职能部门成员。
2
形成“三层覆盖”
三类必建群的建立维护,主要是为了覆盖以下三层人群:
·重点行业:在社区工作中,物色“衣、食、住、行、消”等行业积极分子,特别是加油站、寄递物流、宾旅馆的工作人员,以及地区出租车司机,广泛建群。
·办事群众: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邀请当事人加微,并在“警民联系卡”“窗口服务卡”上加印个人微信二维码,方便群众扫码加微。
·人气微群:以孩子母亲、“围观”群众等非民警身份加入“母婴群”“教育群”“宠物群”“吃喝玩乐群”等地区各类人气群,实时掌握群内动向。
2►
社区民警如何用好“微信群”?
1
主动获取“三种信息”
·获取隐患信息
去年4月,一个网名“芊芊妈”的女子在多个小区业主群中组织所谓的“团购”,并谎称自己是本小区居民,还编造了假门牌。她没想到的是,这里几乎每个群里都有顾晓芬和她的亲密网友,“芊芊妈”的把戏立即被拆穿,一个可能因“团购”引发的隐患被消除。
·获取犯罪信息
去年春节前夕,小区“业主群”群主向顾晓芬反映,有人在群内非法销售烟花爆竹。顾晓芬随即潜入该群,暗中掌握犯罪动向。小年夜晚,当嫌疑人开着货车驶入小区地库准备“开张”时,被民警一举抓获,当场缴获烟花爆竹数十箱。
·获取民生信息
在济阳路高架通车的首个早高峰,在浦星公路江桦路路口出现了拥堵的新问题。
顾晓芬在群里看到网友的“吐槽”后,报告所领导即时研究。派出所随即协同交警落实调整信号灯、临时改道、增派警力等措施缓解该路口拥堵情况,顾晓芬同步在群里反馈优化情况,群众纷纷点赞。
2
积极提供“三大产品”
·提供精神产品
对地区群众时刻保持关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疫情期间,顾晓芬每天坚持和居委、物业逐户上门,在全力保障各类物资的同时建立微信群,随时随地开展关爱慰问、缓解群众的焦虑。
·提供宣传产品
在微信群中公布便民利民措施,定期展示、宣传公安机关行政管理、打击整治、隐患清零等工作成效。
·提供安全产品
及时收集梳理防骗小技巧,防火、防盗宣传资料等,精选典型案例、用好网络语言,揭露作案手法、强化安全意识,去年以来顾晓芬已发布相关帖文1020篇次。
(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反诈宣传)
3
努力实现“三大提升”
·民警知晓率的提升:通过微信群的建立,拉近警民距离,增进警民关系。
·群众满意度的提升:借助微信群的即时性,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增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
·地区安全感的提升:通过及时开展工作,消除隐患,打击违法犯罪,切实提升地区安全感。
END
值班编辑:叶能、徐天威
关键词: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中国新闻网